去哪铺资源网

广东白话:吃与食,广州话与阳江话,口语表达的习惯差异

广州话常用“食”表示吃,阳江话常用“吃”。“吃”源于古汉语,广州话与阳江话读音【hek】相同,但声调不同。而且阳江话还保留了“吃”与“乞”【h∧²】的通用读音。广州话和阳江话在表达一日三餐时用词略有不同。语言作为沟通工具,其表达形式随地域和人文环境而变。

白话里的“食”,发音【sik⁹】(广州音)、【sik⁴】(阳江音)时,与“吃”【hek⁸】(广州音)、【h∧²】【hek²】(阳江音),在表示吃东西时,意思是通用的。但在现代语言交流表达上,广州话常用“食”来表达吃东西,阳江话常用“吃”来表达吃东西。比如食饭(吃饭)、食早餐(吃早餐)、食晏(吃晏)、食面(吃面)等等。

广东白话:吃与食,广州话与阳江话,口语表达的习惯差异 第1张

一、用语习惯溯源


阳江话,习惯用“吃”,是古汉语口语表达。广州话,习惯用“食”,是古汉语书面语的表述。演化顺序为,“食”→“喫”→“吃”。


古代汉语中最初表示吃东西的字常用“食”,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里的“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”,这句话的意思是:鸡、猪、狗这类的家畜,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时节,那么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。


后来在口语中,人们用“喫”(qì)来代替“食”字。“喫,食也”,喫是吃的古字,其意义比吃更宽,不仅吃饭、吃水果等固体食物用喫,茶、酒这些液体饮品也可用喫。这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,古代酿酒技术所酿出的酒里有粮食残留,喝酒时会连同粮食一起吃掉;喝茶也不是像现在这样泡着喝,而是嚼着吃、煮着吃,有时还要加姜等调味品,最后连茶叶一起吃掉。在古汉语中,“喫”就是“吃”的意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后来汉字,喫就被吃代替。


例如:


在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中有“友闻白羊肉美,一生未曾得喫”。这句话意思是“我听说白羊肉很美味,但我一辈子还没机会吃过”。


杜甫的诗中也有“梅熟许同朱老喫”,这句诗的意思是,当梅子成熟时,我希望能与朱老一同品尝。


在元代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中也有“你在这里闲行,喫的是甚么茶饭”,这里的“喫”即“吃”。


在明代施耐庵的《水浒传》中也有多处使用“喫”来表示“吃”,例如“智深笑道:别人怕他,俺不怕他。洒家若撞着那厮,教他喫三百禅杖。”


《水浒传》中:“智深肚饥,没奈何,见了粥要喫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鲁智深肚子饿了,实在没办法,看到有粥就想要吃。


《西游记》里:“那八戒喫了又添,添了又喫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那个猪八戒吃完了之后又去添加食物,添加完接着吃。


二、读音沿用


“吃”,音读【hek】。


白话区有不同的声调。广州话读【hek⁸】;阳江话读【hek²】(阳西县)。


“吃”,阳江话还有一种读音【h∧²】(海陵岛、高新区、江城区、阳东区)。


阳江话,为什么会多一种【h∧²】或【hat²】发音?


吃字溯源最早见于小篆,是一个形声字,左边的口表意,与口有关,右边的气既表声,也有表意作用。口是说话的器官,气表云气,又与乞相通。


“乞”,广州话读【hat⁷】[核⁷],阳江话读【h∧²】或【hat²】[核²]。


古代“吃”与“乞”相通,在口语上,阳江话在“吃”的读音上,不但保留了“吃”的读音【hek】,还保留了吃与乞通用的读音【h∧²】[核²]。所以,“吃”字在阳江话有两种读音。


三、一日三餐表达差异


阳江话的吃三餐表述,是用“吃”加上“朝、晏、晚”来组词表示;而广州话的吃三餐表述,是用“食”来表述,比如:吃早餐(食早餐),吃午餐(食晏),吃晚饭(食晚饭)。


1、早餐


粤语白话的阳江话,早餐常被称为“朝头早嗰餐”或简称“吃朝”【h∧² dziu¹】、【hek² dziu¹】。这里的“朝”指的是早晨,“食”即吃的意思。因此,“吃朝”就是吃早餐的意思。在邻里间打招呼时,常常会问“吃朝未?”即“吃早餐了吗?”。


历史由来:


在先秦时期,一般实行两餐制,称为“朝食”和“餔食”。


到了汉代以后,三餐制逐渐流行,但在一些地区和阶层仍有两餐制的存在。


例如《说文》中提到:“饔,熟食也,朝日饔,夕曰飧。”这里的“饔”就是指早餐,“飧”指晚餐。


例如,古代农业社会,人们早上劳动一段时间后吃朝食补充能量,下午继续劳动,傍晚再吃餔食。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能满足身体需求,又符合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。


古汉语中的早餐常被称为“朝食”,这一说法在一些古籍中有所记载。例如,先秦《诗经·国风·陈风·株林》里有“乘我乘驹,朝食于株”的表述,意思是“驾着我的马车,去株邑享用朝食”。此外,日语中的早餐也写作“朝食”;


不同历史时期,对于“早餐”的时间也有相应记载。如殷商人将一昼夜分成八个时段,其中“大食”是吃早餐的时间,大致在今天的7时至9时;春秋战国时,早餐被称为“食时”,时间也差不多在7点到9点。清代宫廷里称正餐为“膳”,《膳底档》记载早膳用膳一般在卯时二刻(6:30)。


“朝”,【dziu¹】,还有早晨、日、天的意思,比如:


“听朝”【ting¹ dziu¹】(广州音),【ting¹ dziu¹】(阳江音),意思是明天朝上,明早;


“来朝”【loi⁴ dziu¹】(阳江音),同“听朝”,意思是明天朝上,明早。


“今朝”【gam¹ dziu¹】(广州音),【gim¹ dziu¹】(阳江音),意思是今早,今天早上。


二、午餐


阳江话”吃晏“【h∧² aan⁴】,广州话”食晏“【sik⁹ aan³】,是一个意思,表示吃午饭,“晏”有晚、迟的意思。


在苏辙的《蚕麦》中,有“机张久乏纬,食晏惟薄粥”。“食晏”表示吃饭时间晚,“晏”有晚的意思


宋代朱熹的《云谷杂诗十二首·其十·宴坐》,“日中未食晏,天高地厚心悠悠。”意思是:太阳已经升到正中了,却还没有吃午饭,在这广阔天地之间,内心悠然且思绪绵长。


“晏”,还可组词表示其它意思,比如:


中午休息,可以说“晏觉”【aan³ gok⁸】(广州音),【aan⁴ gok²】(阳江音),意思是午觉。比如:瞓晏觉(睡中午觉)。


三、晚餐


阳江话“吃晚”【h∧² maan³】,广州话"食晚饭”【sik⁹ maan⁵ faan⁶】或“食饭”【sik⁹ faan⁶】。


“晚食”表示晚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中,在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中有“晚食以当肉,安步以当车”,这里的“晚食”指的就是晚餐。


南朝梁沈约在《述僧中食论》中提到:“故推此晚食,并置中前,自中之后,清虚无事。”这里明确将“晚食”解释为晚餐或晚饭。


在古代文献中,“晚食”常被用作晚餐或晚饭的指代,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
“晚”,与其它字组词:


“晚黑”【 maan⁵ hak⁷】(广州音),【maan³ hak²】(阳江音),是夜晚的意思。


“晚造”【 maan⁵ dzou⁶】(广州音),【 maan³ dzou⁴】(阳江音),意思是收获较晚的农作物。


“今晚”【gam¹ maan⁵】(广州音),【gim¹ maan³】(阳江音),意思是今天晚上;


“今晚黑”【gam¹ maan⁵ hak⁷】(广州音),【gim¹ maan³ hak²】(阳江音),意思是今天晚上,今晚。


小结


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工具,一些词语会因语言环境而影响变化。比如:上堂【soeng⁶ tong⁴】(广州音),【soeng³ tong⁴】(阳江音),意思是上课;落堂【lok⁹ tong⁴】(广州音),【lok⁴ tong⁴】(阳江音),意思是下课。受普通话的影响,现在的上堂、落堂,都很少说了,特别是00后之后,都说了“上课、下课”,对于“上堂,落堂”,都不知什么意思了,更谈不上说了。香港的白话,受英语的影响,很多词语的表述,用音译词来表达,比如:铺仔【pou³ zei²】(广州音),【pou² zei³】(阳江音),意思是小店,小杂货店。而香港白话的铺仔,受英语的影响,常用“士多”表达,是英语store的音译词。“士多”【xi⁶ do¹】(广州音),【xi⁴ do¹】(阳江音)。


所以说,在生产活动中,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,深受语言环境及人文交往的微妙影响,展现出丰富多变的形态。这些因素如同调色盘上的色彩,为语言添上地域特色与人文风情,使其更加生动、贴切地服务于生产实践。

搜索
分类最新
分类热门
分类猜你喜欢
© Copyright去哪铺.Z-Blog.Some Rights Reserved.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251号 粤ICP备15035385号-2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编程文档